52书旗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及征伐所用,亦不必预留。”

言罢,刘盈不忘再拍拍阳城延的肩头,又露出一副满意至极的笑容,对阳城延一点头,才终于将手再度收回,背负在了身后。

对于少府,刘盈确实是寄予厚望,但刘盈也知道,什么叫‘过犹不及’。

——粮食垄断生意,尤其是整个关中级别的粮食垄断,利润是很庞大不错;

但即便如此,刘盈也清楚地明白:如今的少府,还没有夸张到有能力‘预留军费’的程度。

就说去年,关中平均亩产三石半,平均每户人家年收回粟米三百五十石;去掉税、赋,便剩下三百三十多石。

但与少府所预料的‘平均每户存粮二百石入少府’稍有所出入的是:去年,关中平均每户农民存入少府的粮食,只有一百二十多石。

至于原因,自然是让刘盈无比欣喜。

——经过过去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关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百姓,开始在自家建造小粮仓了!

刘盈也不知道这些农民,是怎么从一顿顿粟米粥里,抠出来了一座足够容纳好几百石粮食的小仓库;

但想到后世,华夏民族能靠着几千的收入,就硬生生攒下一栋房子,刘盈便也释然了。

——华夏民族,从来都是最能吃苦、最能奋斗,且最懂得为以后做盘算的民族。

‘租不如买’的道理,几乎是纂刻在华夏民族基因上的。

而百姓开始大规模自建仓库,自然就意味着少府‘代民储粮’政策,正在加速进入倒计时。

比如去年的关中,平均每户存粮一百二十石,就意味着平均每户人家缴纳的‘仓储费’,只有十二石;

再算上这笔仓储费,是由相府国库、少府内帑五五分成,少府能得到的,就只有六石了。

那么接下来的这一年,少府‘代民储粮’一项的收入,是多少呢?

答桉是:每户六石,凡关中近百万户,少府收入共计不到六百万石!

而这不到六百万石的粮食,已经抽出了二百万石送去燕蓟,用来作为北墙卫戍部队的口粮补充。

准确的说,是在国库拨调了‘每人每天两顿,各吃半饱’的基础军粮之后,刘盈自掏腰包,为北墙近三十万边防战士,加了二百万石的赏赐。

按照汉室‘卒月三石,民夫二石’的军粮标准,近三十万纯战斗编制,一个月就能吃掉九十万石粮食!

一个月九十万石,一年,就是上千万石!

而在过去,相府国库碍于‘无力承担军粮调拨’,只能每年调出五百万石粮食;严峻的边防局势,又使得汉室不敢从长城脚下撤掉一兵、一卒。

时日已久,‘卫戍北墙食半粟’的童谣,便也逐渐传遍大江南北。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刘盈从少府拨出二百万石军粮,给北墙一线的边防战士加餐,听上去是挺多,但实际上,也就是让那些英雄从半饱,勉强到七分饱的样子;

又或者,是在两顿半饱的早晚饭之外,加一顿半饱都不到,只能算四成饱的午餐或宵夜。

从这,就能看出如今的少府,虽然看上去还游刃有余,但实际上,也已经是濒临极限了。

道理很简单:今年,少府光是凭‘代民储粮’一项,收入就有粮米六百万石;

而边墙卫戍部队的军粮缺口,是在五百万石以上。

那么,少府为什么只拨出二百万石,让半饱的边防战士吃个七成饱,而不是拨粮五百甚至六百万石,直接让边防部队顿顿吃饱?

答桉是:二百万石,已经是少府的‘软极限’了。

软极限,用后世人的话来说,就是‘闲钱’。

换而言之,少府手里的‘余粮’,只有这二百万石,其余的四百万石,都有了各自的去处;

如眼下,征召民夫无偿开凿酂渠,所需要发放的口粮、明年开建长安城,以及上林苑时的需求等。

而之所以说,这二百万石粮食是少府的‘软极限’,则是因为必要的情况下,少府剩下的四百万石粮食,也是能拿出来的。

只不过,这四百万石要是拿出来,那就得继续推迟长安城、上林苑的建造,就连眼下的酂渠,都得抠抠搜搜之余,再找国库匀点儿。

等这四百万石也没了,就是到了少府的‘硬极限’,再逼,少府就要伤筋动骨。

结合这个现实状况,刘盈并不指望少府,能在垄断粮食市场仅仅两三年之后的今天,就有能力预留下一场中规模战役所需的军费。

倒也不是没必要,而是不现实。

——按二十万参战部队计算,少府如今已经备做修建酂渠、长安城、上林苑的四百万单粮食,也才够打四个半月!

如果真要在朝鲜打一仗,那关中大军从长安出发,抵达燕蓟,再东渡鸭绿江,恐怕就得要一两个月功夫。

所以,与其让少府拼进吃奶的劲儿,却只预留下二十万大军出去转一圈儿的‘路费’,倒还不如好好搞搞建设,把手里堆积的项目给忙完。

至于军费么······

“杨监令,可已回转长安?”

想到‘军费’,刘盈便不由自主的想到前年,被自己派去吴国开垦盐田的少府监,墨家最后的火种:杨离。

刘盈依稀记得:在决定设立‘盐铁都尉’之后,刘盈似乎跟阳城延提了一嘴,让阳城延把杨离召回长安。

刘盈‘贵人多忘事’,提了一嘴‘把杨离叫回来’,就把这事儿给忘了,阳城延对此却似乎很是伤心。

“禀陛下。”

“去岁秋九月下旬,杨监令,便已至长安;只彼时,诸韩使者入朝,又岁首朝议在即,臣恐陛下政务繁忙,便未曾禀明。”

“岁首元朔朝议,杨监令亦随臣与会······”

听闻阳城延此言,刘盈顿时老脸一红,神情满是僵硬的干咳了两声。

——合着大朝仪,杨离就站在长信殿,而且还是阳城延边儿上,结果刘盈愣是没注意······

“咳。”

“咳咳······”

又是几声干咳响起,阳城延也终于反应过来,便赶忙转移话题道:“可需臣即调杨监令至此,以供陛下策问?”

却见刘盈闻言,只略带疲惫的缓缓一摇头。

“不必。”

“此出长安,不过朕欲一观酂渠;”

“今即见,不日便当回转。”

语调略带疲惫的丢下这句话,刘盈又左右看了看,便径直朝着不远处的辇车走去。

而在刘盈身后,回味着刘盈方才的话语,阳城延的面容之上,却逐渐带上了些许焦虑之色。

“杨丞令离京不过数岁······”

“莫非,便已为陛下所疏?”

喜欢大汉第一太子请大家收藏:(www.52shuqi.com)大汉第一太子52书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52书旗推荐阅读: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这个王爷来自地球银狐我的谍战岁月明王首辅抗战最牛山寨梁武帝的天下大同浴血兵锋猎谍从今天开始做藩王龙兴华夏孤岛谍战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大易师我的师长冯天魁北颂冠冕唐皇大宋将门谍涯无痕大唐余梦空战之王庶子无敌娇妻如云逍遥侯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红楼春三国:我,刘备的首席谋士特种兵之万兽沸腾小阁老楚汉争鼎谍海鸳鸯刀重生之战神吕布大唐扫把星猛卒开海雏鹰的荣耀汉世祖刀斧大唐小商人三国之西凉兵王唐朝工科生士子风流明朝败家子京极家的野望大明海商1557抗日之最强狂兵大唐孽子大唐第一驸马大明首富级皇帝三国战姬传说
52书旗搜藏榜: 扶明录李治你别怂瀚海唐儿归我成了大唐第一驸马天下永明回到南宋当名将从今天开始亲政舌尖上的唐朝长乐歌汉末之公孙天下大隋秦王抗日之烽火系统抗战之兵王重生三国之西蜀皇鹰扬英格兰战争之无名之辈盛唐陌刀王新顺1730这个皇兄太阴险了国之大贼南宋第一卧底抗日之最强狂兵我在三国搞点事重生武大郎大明至圣全能军工设计师大唐好大哥回到明朝当老大最强特种兵之战狼带个系统去当兵大明:登基?接着奏乐接着舞特种兵之超级打卡系统辛亥之钢铁基地东汉狼骑我崇祯绝不上吊国策绝代战神在都市帝国吃相首席国士一号狂兵天兵在1917我才不是王佐之才民国大军阀极品帝王主公我不想加班重生之权倾天下大逆转1906兵王从拿三等功开始练成战国之东帝我要抗日
52书旗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我就是要做皇帝曹魏奋斗在新明朝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李想的北宋重生农门骄开国功贼吕氏皇朝杀手特种兵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抗日之横扫天下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明末资本家奉天承运远征军之溃兵兄弟血帅猎日神刀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边戎伊拉克风云三国之天下霸业极品皇帝抗日之精英特战队宋起波斯湾大唐全才铁血骠骑江山如此多骄大周权相超级大独裁者盗宋抗日之兵王纵横大宋极品国师国之大贼重生武大郎狼啸五代巨浪抗日之血色山河开着跑车撞王爷终极战争权柄大明锦衣传奇重生三国马幼常最强战兵霸王新传乱世小民重生之大科学家陷阵三国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