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书旗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勋答道:“某不如孙策将广,孙策麾下黄盖、程普、韩当皆宿将,周泰、蒋钦、陈武诸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乔玄说道:“明公兵不如孙策多,将也不如孙策广,若孙策挥师来攻,如之奈何?”

刘勋说道:“子扬云,此时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而不在彼,故孙策断然不敢犯境。”

乔玄摆了摆手,说道:“天时会不断变化,地利会不断消长,人和亦会因势而变,明公若不早做打算,则庐江早晚必为孙氏所有。”

说到这里,乔玄已经是图穷匕首现了,接着说道:“公子否虽然年轻,却有勇略,在下蔡、龙亢两败孙策,足见其用兵之能,有公子否在,则孙策必然不敢觑觎我庐江,况且袁氏乃明公旧主,此时袁氏残部势穷来投,于公于私,明公都应该予以接纳。”

刘勋唯唯喏喏,却也没有立刻就答应。

送走乔玄,刘勋一个人坐在席上犯愁。

理智告诉刘勋,刘晔的判断是正确的,袁否乃是豺狼,接纳袁否不啻于迎狼入室,而且袁否这头豺狼一来,孙策这头猛虎也必定尾随而至,届时虎狼环伺,他刘勋绝无幸理,刘勋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虎狼会斗个两败俱伤,让他捡个便宜。

但是理智归理智,乔玄的态度他却不能不考虑,因为乔玄的态度不只是乔玄的态度,更代表着整个庐江士族的态度,如果得罪了庐江士林,他刘勋在庐江郡守的位置上只怕是一天都坐不稳,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仰赖士族的支持。

刘威进来看到刘勋愁眉不展,便问道:“仲父何事犯愁?”

刘勋便叹了口气,无奈的说:“刘子扬劝我别接纳袁否,乔玄却劝我接纳袁否,威儿你倒是说说,这个袁否,我们是接纳呢还是不予接纳?”

“当然接纳,为什么不接纳?”刘威不假思索的道。

刘勋有些讶然的看了刘威一眼,问道:“理由呢?”

刘威道:“万一传言是假的呢?万一袁否其实是个草包,那么接纳袁否岂不就是给仲父你赠送大礼?这三四千袁氏旧部可都是百战精兵。”

刘勋道:“万一传言是真的呢?接纳袁否岂非引狼入室?”

刘威道:“传言属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袁否不能打么?他不是在下蔡、龙亢连败了江东军两阵么?那好啊,仲父就令其屯兵居巢,充当皖城屏障,孙策若犯皖城,则必然要从居巢过,如此,便可令虎狼相争,仲父却可居后坐收渔翁之利。”

刘勋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喜不自禁道:“吾儿已长成矣!”

当下刘勋长身而起,说道:“威儿,快去客馆请元休公来。”

“诺。”刘威拱手一揖,领命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牛犊便带着五十精骑离开了皖城。

随同张牛犊一道离开皖城的,还有庐江郡长史刘偕,刘偕却是奉庐江郡守刘勋命,北上六安迎接公子否的。

金尚却被刘勋留在了皖城,早晚摆酒筵请,可谓极尽厚待。

消息很快传到了刘晔府上,刘晔只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

喜欢三国之袁氏枭雄请大家收藏:(www.52shuqi.com)三国之袁氏枭雄52书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52书旗推荐阅读: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这个王爷来自地球银狐我的谍战岁月明王首辅抗战最牛山寨梁武帝的天下大同浴血兵锋猎谍从今天开始做藩王龙兴华夏孤岛谍战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大易师我的师长冯天魁北颂冠冕唐皇大宋将门谍涯无痕大唐余梦空战之王庶子无敌娇妻如云逍遥侯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红楼春三国:我,刘备的首席谋士特种兵之万兽沸腾小阁老楚汉争鼎谍海鸳鸯刀重生之战神吕布大唐扫把星猛卒开海雏鹰的荣耀汉世祖刀斧大唐小商人三国之西凉兵王唐朝工科生士子风流明朝败家子京极家的野望大明海商1557抗日之最强狂兵大唐孽子大唐第一驸马大明首富级皇帝三国战姬传说
52书旗搜藏榜: 扶明录李治你别怂瀚海唐儿归我成了大唐第一驸马天下永明回到南宋当名将从今天开始亲政舌尖上的唐朝长乐歌汉末之公孙天下大隋秦王抗日之烽火系统抗战之兵王重生三国之西蜀皇鹰扬英格兰战争之无名之辈盛唐陌刀王新顺1730这个皇兄太阴险了国之大贼南宋第一卧底抗日之最强狂兵我在三国搞点事重生武大郎大明至圣全能军工设计师大唐好大哥回到明朝当老大最强特种兵之战狼带个系统去当兵大明:登基?接着奏乐接着舞特种兵之超级打卡系统辛亥之钢铁基地东汉狼骑我崇祯绝不上吊国策绝代战神在都市帝国吃相首席国士一号狂兵天兵在1917我才不是王佐之才民国大军阀极品帝王主公我不想加班重生之权倾天下大逆转1906兵王从拿三等功开始练成战国之东帝我要抗日
52书旗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我就是要做皇帝曹魏奋斗在新明朝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李想的北宋重生农门骄开国功贼吕氏皇朝杀手特种兵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抗日之横扫天下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明末资本家奉天承运远征军之溃兵兄弟血帅猎日神刀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边戎伊拉克风云三国之天下霸业极品皇帝抗日之精英特战队宋起波斯湾大唐全才铁血骠骑江山如此多骄大周权相超级大独裁者盗宋抗日之兵王纵横大宋极品国师国之大贼重生武大郎狼啸五代巨浪抗日之血色山河开着跑车撞王爷终极战争权柄大明锦衣传奇重生三国马幼常最强战兵霸王新传乱世小民重生之大科学家陷阵三国宋风